【专题分享】申明浩院长:大湾区“金融+”战略

发布时间:2017-11-17   浏览:6

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受到高度关注,其规划亦呼之欲出。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爆破点在哪里?申明浩院长在第三届中国(深圳)金融管理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640 (9).jpg

申明浩珠江学者,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院院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学术委员、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看点:大湾区的规划建设应当要承担三大任务


任务1:开放。全球贸易中心逐渐在东移,未来的生长空间会向一带一路能够覆盖到的地区转移,印度洋地区、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环太平洋湾区备受看好。

640 (8).jpg


现在的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贸易中心不断在东移,以前从纽约湾区环大西洋向换太平洋,东京湾包括亚洲四小龙以及粤港澳,而下一步的转移是环印度洋。根据测算,现在这几个湾区的GDP,环印度洋会比较低,但在未来的若干年,2025年的时候,这三个区域的经济定会令人看好,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生长空间会向印度洋地区,也就是一带一路能够覆盖到的地区转移。而粤港澳大湾区既是环太平洋的发展增长阶段的崛起者,同时也可以开启下一个阶段的引领者。


从贸易内部的结构来看,中国在新的贸易业态下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需要去创设新的规则,去引领新的贸易业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首当其冲。


中国早已经是服务贸易逆差第一大国,但是现在开始向服务贸易转移,全球的服务贸易也在大发展,但我们的服务贸易是逆差,是第一大国,服务逆差占比也比较低。深圳的服务逆差占比是21%,上海是30%,发达国家普遍是32%,所以我们在新的贸易业态下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而几大湾区服务业占比都超过80%,我们是60%。所以未来的新的开放,中国需要去创设新的规则,去引领新的贸易业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也首当其冲,应该承担这个责任。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体制市场化,市场化改革还远没有结束,我们希望把自贸区能够承担一点责任,所以未来这两个功能要区分,将来深圳的自贸片区,包括南沙、横琴,可能会向自由港区转变,通过贸易自由化倒逼经济市场化。这是开放的任务。


任务2:高端。深港融合、中产阶级崛起,催化众多著名品牌和公司诞生。


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已经在中国占据了比较高的位置,香港的高端服务业也是独一无二,所以深港的融合可以迈向新台阶,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已经达到了2万美元,这个阶段也就意味着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会带来什么现象?历史上美国经济大爆发之前,中产阶级崛起,诞生了一系列我们能看到的众多著名品牌和公司,日本是二战后中产阶级迅速崛起,诞生了现在能看到的日本众多品牌。所以未来的30年或者更长时间,粤港澳大湾区可能会诞生更多的国际品牌,这就意味着你的产业会往更高端、更国际化的方向去发展,这是要站在全球视野上,为中国探索一条路子,引领中国的整个全球战略的地位攀升。


任务3:高端。高端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成必然。


粤港澳大湾区在香港签了框架协议,一国两制要发挥更好的优势和作用。而香港目前存在的产业空心化、就业两极化等社会问题以及发展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所以香港与深圳以及珠三角的融合逐渐成为迫切期待。但因为我们分处于三个不同的关税区,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未来的产业融合和城市融合会出现9+2大于11的后果,高端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已经慢慢清晰,未来是能够引领中国价值链跃升。


看点:粤港澳大湾区现状与发展


640 (9).jpg

640 (10).jpg


从比较看,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分工体系粤港澳大湾区成绩可观,比较差的是服务功能、创新能力、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三大湾区PM2.5浓度在12-16μg/m3之间,而粤港澳湾区则是这些地区的3-4倍,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较大。去过洛杉矶的知道,洛杉矶在美国是空气质量比较差的,但是去了之后都感觉蓝天白云,回来之后很长时间不能适应。所以我们在生态人居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去弥补改善。国际影响力,世界五百强的总部数量还是太少,深圳还算是表现很好,有六家入选,广州三家,佛山两家。但是其他几个湾区少则二十几家,多则六十几家。

640 (11).jpg



建设的路径,很多研究表明,珠三角的城市性服务业网络已经形成,而且最初的线是广州跟深圳的,还有广州和东莞,东莞跟深圳,这说明在珠江东岸这一条是经济关系最密切的一条线路,也为后来我们看到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推出是有依据的。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交通的枢纽模式、运输模式有待转变。我们还达不到像东京湾区,可以有充足的交通工具按时将郊区安家的上班族输送到核心区的办公地点。 港珠澳大桥马上要通车,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这是整个大湾区的连通体系,打造之后,东西两岸联合程度发生扭转,更好发挥深圳中心城市产业的扩散和居住的扩散。


640 (12).jpg


成本高。如今金融成本特别高,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用地成本等也开始上涨。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是东南亚劳动力成本的3到6倍;三高劣势仍然高,物流成本高,我们是发达国家的2倍,美国是我们的一半,市场交易成本也比较高,服务业成本普遍偏高,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业成本,我们是美国的三倍多,所以这对于很多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包括一些高新科技的创业是不利的。


看点:区域“金融+”创新体系急需优化


640 (13).jpg


区域金融+创新体系急需优化。从表面数据来看,珠三角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不低,但是投入产出的绩效,专利也很多,但是仅仅有专利还不意味着它能够在高科技产业化层面,所以我们的投入产出相对来说还是有差距,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资源的不匹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的创业投资最集中,占到66%,广州是21%,这两个城市就占到了90%,但是全中国,广东省占到全中国的14%,最集中是在北京。但是我们对标的湾区,硅谷一年风险投资金额是267亿美元,我们是26亿美元,全中国是190亿美元,这就是差距,他为什么可以成为全世界高科技的引领者?他的金融匹配非常好。


很多媒体喜欢炒作龙头之争,到底谁是龙头?广深港三个城市GDP都差不多,讲历史的话,广州一千多年一直是华南龙头,香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少30年是龙头,当时香港等于六个北京,四个上海,占中国GDP一半,但是这十来年深圳发展迅猛。所以龙头之争的问题,在这里应该是协同创新的问题。十九大的核心思想就是怎么发挥优势互补,共生、互生、新生是城市圈的生态圈。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显然不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几个城市争龙头准备的,希望能够站在全球视野上立足中国,能够引领中国的国际或者国内研发资源配置和研发资源的创新


□.大湾区多维空间的重构


1.资源要素空间的重组。改变过去依赖廉价土地、劳动力要素资源拉动增长的模式,增加高水平要素供给空间。


2.产业技术空间的延伸。改变过去“低成本替代”的模仿性创新的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技术,多维度、立体式实施产业技术升级和进口替代。


3.区域关系空间的重构。全球区域关系(全球制造中心+全球服务中心+全球消费中心)、粤港澳关系重建、珠三角内部关系重构(中心城市的产业扩散与居住扩散)。


4.金融战略空间的拓展。创新对外开放新格局,联合港澳,打造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经度)、中国版纳斯达克、一带一路的商贸中心、产业金融中心、世界级科创中心。


□.金融史就是创新史,技术推动金融业务创新


早期互联网融资基本都是外资风投机构,如今,中国抓住了PC互联网机遇,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机遇,这时候产生了很多风险投资,比如说一开始是IDG、红杉资本,现在BAT也做得很好,互金+全产业链布局,已经形成闭环,传统金融进入的不多。现在AI又是一个风口,在借贷和支付领域领跑,国际上应用最强的一百个公司是在这11个领域,AI对金融业的渗透和颠覆必须得重视,典型的就是炒股票的软件。



【本文内容仅供学习分享,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演讲嘉宾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演讲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